三大品牌合并,东风成立新公司:重用技术型CEO?一次大胆的尝试!

三大品牌合并,东风成立新公司:重用技术型CEO?一次大胆的尝试!
2025-08-03 20:08:52 少数派报告Report
百度 图为应聘的学生排队等待面试。

6月份,东风汽车集团宣布成立“奕派汽车科技公司”。(简称奕派科技)

新的“奕派科技”下设三个品牌,对风神、纳米、奕派进行了全面整合,这意味着三大品牌的组织架构重新梳理。

和此前的整合不太一样的是,升任新公司的是前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“首席技术官”的汪俊君,这是一位典型的技术型人才。

其毕业于清华大学,研读动力工程、工程热物理专业,09年加入东风汽车。

超16年的东风工作历史,主导东风马赫动力、推动岚图ESSA、SOA电动架构研发,同时钻研驾驶辅助技术发展,从东风的视角来看,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。

其所主导的岚图汽车,更是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板块,增速最快、成绩最显赫的高端品牌。

拥有如此之多经验、技术储备的“工程师型”人才,出任“奕派汽车科技公司”CEO,在内部是一次大胆的尝试。

去年,风神、奕派、纳米三大品牌的累计销量超21万余台,在新能源市场中拥有一定话语权,产品从A0级轿车到B+级SUV全面覆盖,同时拥有EV纯电、PHEV插混以及不插电混动等技术储备。

用“工程师思维”来运营企业,对于用户来说,是一种期待。

用汪俊君的话来说,其更懂车、更懂技术,同样也知道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,主导整个体系运营的时候,第一时间能解决用户的需求。

同时,渠道、营销、品牌运营和产品研发、设计,能够做到完美闭环,一切围绕着用户最需要的产品来推动工作。

其实全世界任何一个成功的车企,都是工程师主导的用户思维。

躺在北美工厂睡觉的埃隆马斯克,就是为了促生产,扁平的架构也是为了更好、更快的设计出优秀的产品。

全世界第一大企业丰田,掌门人丰田章男就是典型的工程师人物,既推动、夯实了丰田的生产理念,也在一线试车。

成就了无数人越野之梦的中国越野车之父魏建军,一样是工程师逻辑。

在这个存量时代中,一切围绕着用户运营,才是决定成败的底层关键,东风汽车调任汪俊君出任新公司CEO,也是在新能源时代中的一次大胆尝试。

客观来说,相比于其他品牌焕新、升级,奕派科技的成立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改变,其将会拥有更独立、更完整的体系力,尤其是在产品规划上,这家公司落地就拥有多款车型。

在“未来之翼”战略发布会上,奕派科技发布了两款全新产品。

一款奕派008(配置|询价)细分车型,一款全新风神L8,同时其还发布了纳米01(配置|询价)的全新配色,从这些产品的特性来看,既做到了年轻、时尚,紧跟潮流,同时设计理念也趋于家族风格。

关键是,成为一家新的公司之后,奕派科技的多款车型,无论是奕派、纳米还是风神,大概率不会存在透支资源、相互竞争的局面。

所以从行业角度来看,此次成立新公司的意义要远远超过三大品牌合并本身。

存量市场中,最忌资源消耗、打法不明确、自家多产品相互竞争,统一收纳、整理,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,将有效的资源进行全面整合。

且,此次重用技术型人才,更能集中资源、人力,从研发、设计层面快速推动企业发展,当然,奕派科技自然不用担心体系凝聚力的问题。

根据规划,截止到2028年,奕派科技将会拥有20款车型,产品覆盖全面,对于东风来说,因为品牌统一管理,所以有更多的资源扶持。

对于这样一个拥有更大规模的新公司来说,行业非常期待其自身的表现,尤其是在智能化方面,其已经和华为从简单的采买合作,变成了深度的产品开发、营销破局以及生态的全面整合阶段。

这也意味着,行业最关注的乾崑智驾ADS、鸿蒙座舱等领先的技术,将会在未来全面投射在奕派科技的多款车型上。

大量新车型、新技术的导入,极其考验企业在研发、生产上的能力,这也是技术型人才站台CEO的核心关键。

其实谈到“重技术、讲产品”这件事儿,必须要提一提今年1月份,奕派品牌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所达成的规划,双方约定在座舱、驾驶辅助等环节进入到深入合作环节。

东风&华为的DH合作共创项目已经在推动,今年第二季度已经成立新的公司,名为东风乘用车科技(成都)有限公司。

从这里也不难看出,东风汽车在新能源时代重塑高度的打法,是相当清晰的。

一个是,整合多个品牌,聚拢在一家公司内,由工程师带领着往前跑,另一个,和华为牵手为整个东风注入新鲜的力量和血液,保证企业推出的产品、技术不落后、拥有核心竞争力。

这一套打法是清晰的、有效的,而且是典型的用户思维。

新能源时代的消费者更在乎感受,在不能丢弃品质的同时,还要求产品有更好的设计理念、更出色的价格、更好的科技感。

换句话说,奕派科技的落地,不单单是简简单单的“东风需要”,更是巨型企业都应该学习的模版,整合资源、重技术,和顶级企业强强联合,每一项都是成功企业所需要的。

这些年,东风积攒了大量的技术储备。

无论是基本研发、设计,还是从设备、人才储备、运营以及社会资源来看,其都是中国乘用车市场中的头部企业,汽车不比其他,必须要拥有扎实的储备,才能稳步运营。

新能源时代的确允许很多企业造车,一定意义上放开了造车门槛,但这不意味着造车的难度降低了,事实上,把车造出来,和把车造好,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。

过去几年大量倒闭的企业,为用户带来了无尽的烦恼,再一次让我们意识到了体系的力量,只有活得久才能为用户服务。

所以,每一份资源都要有效利用起来,没有哪家企业比活了半个世纪的东风汽车更懂这个道理,所以其才是央企中为数不多动作飞快、刀法精准的选手。

从和华为牵手,到全面合作,再到勇敢整合多品牌,大胆重用工程师人才,无一不在说明这个老牌的、靠谱的央企品牌,和当年不一样了。

它要做得不仅仅是一个新的企业,更不仅仅是20款产品,而是要给整个行业、整个市场树立一个新的模版出来。

在内卷的市场中,其要做的就是“不内卷”,向内求精简整合,一定能得到更多的认可。

新浪汽车公众号
新浪汽车公众号

更多汽车资讯,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(auto_sina)

相关车系

实时热搜

更多>>
点击查看完整榜单

热门视频

更多>>

热门车型

更多>>

竞争力对比

更多>>

购车帮帮忙

更多>>

汽车黑科技

更多>>

精品原创

阅读排行

新浪扶翼

行业专区>>